微信图片_20230424100529.jpg

2023(第三届)碳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产业发展论坛

2023年5月16-19日  浙江·宁波

01

活动背景

探寻后摩尔时代芯机遇,碳基半导体从材料体系突围。不管是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还是石墨、金刚石等先进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在芯片领域具有极大潜力,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如何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碳基半导体是否会比硅基半导体通过技术升级创新更有优势?碳基半导体产业化打通究竟需要什么条件?针对超越摩尔技术路线,究竟哪一种材料体系最具有产业化的可能?碳基半导体的优势应用如何最大化落地?关键装备与工艺如何创新匹配产业发展需求?


基于此,DT新材料“探索碳基半导体产业化应用”为主题,开拓碳基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产业应用具有无限潜力。聚焦于“碳基材料与柔性电子应用前景与产业化道路探索”,力邀国际知名院士专家、重点科研单位科研专家和企业界精英,共谋碳基材料高端应用发展思路,力促碳基电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02

活动信息

论坛时间:2023年5月16-19日

论坛地点:浙江·宁波

论坛规模:500人

论坛目的:以探索碳基半导体产业化应用为切入点,开辟新型半导体道路,推动“中国芯”发展


03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DT新材料


承办单位:

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功能碳素实验室

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Carbontech、DT半导体、芯师爷、活动家、化合物半导体

04

赞助单位

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单位)

广州三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黄金赞助)

上海铂世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麦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稳正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普莱斯曼金刚石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沃特塞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唐亚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广州梦钻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纳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惠丰金刚石有限公司

北京特思迪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力冠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成都欧拉微波元器件有限公司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妫水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摩极科技有限公司

沃迈(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郑州克普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优普莱等离子体技术有限公司

鹏城半导体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郑州势垒科技有限公司


05

参考话题(具体时间以会场现场为准)

专题一:碳纳米材料与半导体器件

本专题研讨碳纳米材料与半导体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碳纳米材料与TMDs、MXene、磷烯、锑烯、碲烯、钙钛矿、硅基等材料结合)的设计与合成,物理化学性质表征与光电特性调控,以及相关半导体器件的研发与应用。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低维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方向,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化现状与趋势等。包括石墨烯/硅异质集成光电探测器、低维半导体光电器件与集成、高质量石墨烯用于大规模器件制备、碳基与硅基电路的差异化发展路线、石墨烯光电器件……


专题二:(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本专题研讨(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金刚石、氧化镓、碳化硅、氮化镓、氮化铝、氮化硼等)的合成提纯,器件的设计与调控,以及相关器件的研发与应用。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方向,未来应用的新机遇,以及产业化现状与机遇趋势等,加速半导体国产化进程。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金刚石半导体n型电子器件、MEMS器件、大尺寸超高导热金刚石单晶制备、金刚石器件应用及其装备技术;碳化硅衬底、外延、可靠性检测、碳化硅器件应用国产化;氮化镓、氧化镓半导体的制备、功率器件;氮化铝、氮化硼……


专题三:柔性电子与有机半导体

本专题研讨柔性电子技术与器件、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与器件以及相关的器件的研发与应用。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有机电子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射频识别(RFID)技术、新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有机半导体微纳光电子材料、柔性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柔性印刷、柔性存储器/逻辑电路、柔性能源转换/能源存储器件、可穿戴/可植入柔性传感器、印刷柔性显示屏技术、印刷制备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有机/柔性/印刷电子器件的封装技术、可弯曲/可拉伸/可折叠柔性电子系统、柔性电子与印刷电子制造工艺与设备……


专题四:微纳加工

本专题研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微纳加工技术,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刻技术、LIGA技术、键合技术、封装技术等),及机械微加工(如MEMS)、纳制造技术(纳米压印技术、刻划技术、原子操纵技术等)……


06

特色活动

墙报展示

墙报尺寸80cm宽×120cm高,分辨率大于300dpi


碳基项目路演

以赛为媒,搭建资源互补和技术合作平台,深化产学研用资各要素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共谋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刚石等碳基材料高端应用发展思路,力促碳基电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需求对接

需求发布,意向采购,对接技术与企业,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


特色展位

相关产业链产品、设备展示


07

初步日程安排(具体时间以会场现场为准)

2023年5月16日星期二


10:00-20:00   与会人员签到  

16:00-18:00   碳基半导体项目路演 


2023年5月17日星期三 


09:00-12:00   甬江论坛开幕式

                     大会报告 


10:00-12:00   碳基半导体研讨会 


12:00-14:00   午餐


14:00-14:30   碳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

                     致辞环节

                     合影环节 


14:00-18:00   碳基产业发展论坛报告


18:00-20:00   欢迎晚宴


2023年5月18日星期四


08:30-12:00   关键材料突破与设备创新论坛报告


12:00-14:00   午餐&展区交流


14:00-18:00   关键材料突破与设备创新论坛报告

                     器件性能优化与创新应用论坛报告


2023年5月19日星期五


09:00-12:00   器件性能优化与创新应用论坛报告

12:00-14:00   午餐&离会   


08

第一波嘉宾

12.jpg


黄 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导,柔性电子(包括有机电子、塑料电子、生物电子、印刷电子、能源电子和纳米电子)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名誉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名誉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四次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六次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成果曾入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122.png


江 南,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江南,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现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功能碳素材料,包括CVD金刚石、石墨烯、石墨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相关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工作。


133.png


刘华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华平是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是国际上最早利用凝胶色谱分离碳纳米管手性结构,并取得国际领先成果的人员之一。他发展了多种分子调控技术,实现了近20 种单一手性碳纳米管毫克量级分离。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ACS Nano,Adv. Funct. Mater.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 余篇,研究成果曾被Nanowerk news, Research blogging 等门户网站报道,曾获日本饭岛奖、中国第五届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二等奖,获授专利10余项。


144.jpg


崔 铮,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与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1993年加入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自1999年起在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微结构中心任首席科学家(Principal Scientist),微系统技术中心负责人(Group Leader),研究领域为微纳米加工与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在英国工作20年中参加和领导了各种科研项目25项。主持了欧洲微系统技术支持中心,参与了欧洲微系统技术标准化路线图的制定,参与了欧洲建立纳米科技联合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曾担任欧洲第6、第7框架计划纳米技术评审专家,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获中科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4次获中科院王宽诚科研奖金,两次主持英国皇家学会"英-中联合研究项目"。2004年当选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Fellow)。2009年10月全职回国工作,创建了国内首个印刷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印刷电子学研究部主任。回国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独立与合作发表科技论文 190 余篇,独立撰写并由高教出版社及 Springer 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回国后创建国内首个印刷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开辟印刷电子研究新领域,与科研团队集体撰写出版《印刷电子学:材料、技术及其应用》(高教出版社,2012年3月)。


155.jpg


李成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碳基材料与功能薄膜研究室首席教授。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后,先后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爱尔兰科克理工大学和英国莱斯特大学做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多次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与交流。兼任中国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单晶金刚石及其电子器件泛太平洋国际研发与产业联盟理事,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金刚石膜与金刚石单晶制备及其功能应用研究。从事金刚石材料研究近30年,领导团队发展了大面积、无裂纹超厚金刚石膜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技术,开展了微波等离子体技术装备和应用研究,率先在国内拓展金刚石多晶和单晶电子学的研究,金刚石膜热学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推动了CVD金刚石自支撑膜的工业化应用。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政府间合作项目欧洲地平线计划2020、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品配套项目等研究项目60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和审查国家标准20多项。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20多次,多家国外杂志专题主编和国内杂志编委,在碳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4部,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166.png


刘开辉,北京大学研究员


刘开辉课题组长期从事低维材料生长机理与光谱物理研究,擅长开发先进技术手段以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团队自主设计米级单晶制造装备、搭建单个低维材料单元水平的纳米光谱学表征系统、开发二维材料复合光纤全光纤器件。近年来,在二维材料表界面生长调控、米级单晶薄膜通用制造技术、表界面耦合物理及器件方向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google引用率>7300,h因子48),其中包括通讯作者文章Nature (2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2篇),Nature Photonics (2篇),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 (4篇),Advanced Materials (10篇),JACS (2篇),Nano Letters (6篇),PNAS,Science Bulletin等。课题组主页:http://liugroup.pku.edu.cn/chs_home.html


155.png


赖文勇,南京大学教授

赖文勇,博士,教授,现任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印刷电子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讲座教授。


长期致力于光电功能高分子、有机电子、柔性电子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重点、国家优青、江苏省重点等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Adv. Mater., Nat. Commun.等发表SCI论文220余篇,SCI被引用90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相关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中国青年科技奖(2016)、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9)等科技奖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7)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领衔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177.png


朱嘉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院院长,航天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领军人才,GF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主要从事晶体及薄膜等研究,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极端材料与器件分会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薄膜与涂层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表面工程、功能材料、低温与真空、人工晶体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等杂志编委,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1,第2),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第1)和二等奖(2011,第1)各1项。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防基础科研3项、预研计划7项、军品配套3项等科研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多种重点型号,并实现产业化。获授权发明专利82项(转让21项),发表SCI论文18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1部。


188.png


徐跃杭,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徐跃杭,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IEEE高级会员。现任Wiley旗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odelling-Electronic Networks Devices And Fields副编辑、《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编委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Speed Electronics and Systems编委,曾任Wiley旗下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特刊客座编辑。长期从事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和系统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优青、国家重大专项、中军委科技委等10多项国家级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TMTT/MWCL、 IEEE TED/EDL、APL、 ACS AMI等刊物上发表5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出版科学出版社专著《微波氮化镓功率器件等效电路建模理论与技术》和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微波集成电路》。


199.png


陆 洋,香港大学教授


陆洋是香港大学教授以及香港城大深圳研究院“纳米制造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微纳米力学研究,促进其在微机械/机电系统、纳米技术及先进微纳制造等实际应用。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并担任Materials Today、Acta Mechanica Sinica、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等学术期刊的编辑。曾获得首届(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项目的资助、并入选首批(2020/21)香港研究资助局 “研资局研究学者” (RGC Research Fellow)。


200.jpg


金 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 


金智,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半导体学报》编委;主要从事III-V族半导体、石墨烯等超高迁移率的高频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研究工作,在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结构设计、物理机制和工艺研究方面取得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际著名杂志论文40余篇。


202.png


黄中杰,东华大学研究员


黄中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上海市浦江人才。201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5年12月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导师为吴屹影(Yiying Wu)教授。之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导师为王育煌(YuHuang Wang)教授。2021年6月加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特聘研究员。至今在国际著名期刊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Energy Environ. Sci., Nature Commun.等发表论文30余篇,被引2200余次,H指数21,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11篇。参加美国国防部、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美国能源部多个研究项目。成果被国际科技网站Phys. org、EurekAlert! AAAS.、Nanowerk等专题报道20余次。至今为多家化学、材料领域重要期刊(Nat. Rev. Methods Primers,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Energy Environ. Sci.等)担任审稿人80多次。2014年随KAir Battery团队荣获由美国能源部颁发的清洁能源大奖。科研合作机构包括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美国波士顿大学等。


203.png


魏兴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所


魏兴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中心副主任。从事低维材料及其光电探测器研究,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10余个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


204.jpg


陆 静,华侨大学教授


陆静,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半导体晶圆衬底超精密加工、智能制造新型磨抛工具的研发。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改性及应用,超精密磨抛工具中结合剂与磨料的界面结合。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单晶SiC基片的单分散纳米金刚石半固结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2012.01-2014.12,26万,主持。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硬核软壳纳米复合磨粒的半固结柔性加工技术基础研究,2015.01-2018.12,80万,主持。3.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损伤检测的蓝宝石晶圆抛光技术研究,2018.04-2021.03,主持。4.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单晶碳化硅晶圆高效超精抛光技术研究,2017.03-2020.03,20万,主持。5.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金刚石晶圆的混合磨料半固结柔性抛光技术基础研究,2018.06-2020.07,6万,主持。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晶圆级单晶金刚石衬底的活性/硬质磨粒协同加工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2018.01-2022.12,300万,参与。


205.png


赵洪阳,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2008年到2012年在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分别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JSPS research fellow)、NIMS项目研究员,目前担任NIMS客座研究员;2012年以所“百人计划”、副研究员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2015年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楚天学子”、“工大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1. 新型晶体材料的探索,主要是二维晶体材料,研究其微观结构及光电磁特性;2. 薄膜材料,主要包括多铁性、超导等功能材料,研究其磁电性能及物理机制。


207.png


兰飞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研究员


中电科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材料公司),于2019年3月28日在天津注册成立,由集团公司主导,由电科2所控股的山西烁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电科13所控股的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科46所控股的中电晶华(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及电科55所控股的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构成,同时托管电科46所。材料公司现有员工1734人,中高级职称占比30%以上,其中集团首席科学家1人,首席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2人,博士50人。


材料公司“实现半导体核心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和产业化”为主责,以“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以及新型电子功能材料的研究、生产、制造”为主业,产品分为三大板块(核心产品、工程保障产品及新产品研发),28个产品系列,涵盖了半导体、光电子和电子陶瓷与基板三大材料领域。植根军工、立足产业,肩负着保障我国核心关键电子功能材料自主可控和新型电子材料自主创新的神圣使命。致力于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材料创新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成为电子功能材料产业领头羊。


208.jpg


秦景霞,元素六亚洲战略总监


Element Six金刚石具有一系列卓越的特性, 为半导体和消费电子价值链的多个阶段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已成为不可或缺并大放异彩的泛半导体基础材料。


209.png


童思超,湖南纳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博士、兼职中南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曾任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博士后。长期从事柔性印刷电子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篇,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5项(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授权10项)。


210.png


付韵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孵烯转移事业部总经理 


付韵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孵烯转移事业部总经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曾任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欧洲石墨烯大会(Graphene Conference)国际产业科学委员会成员,以色列Techblick 国际技术转移经理。拥有9年石墨烯行业经历,实地走访调研了海外9个国家的十数家石墨烯产业及创新机构,参与编著了《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并长期从事石墨烯转移技术的产业化放大及市场运营工作。


211.png

TBD,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珀金埃尔默是全球领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帮助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更好地开展疾病诊断、发现新的个性化药物、监测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并推进卓越的环境及应用分析。85年来,珀金埃尔默秉承为打造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的使命,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全球,我们拥有超过16,000名专业人员,与商业、政府、学术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客户保持密切合作,为之提供涵盖试剂、检测方法、仪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战略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加快工作流程,并带给其切实可行的洞见以作出更好的决策。珀金埃尔默也在通过极具活力的ESG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积极践行企业公民责任。2021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约50亿美元,服务于190个国家和地区,为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员。


212.png


陈聪,广州三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CEO


广州三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州科学城,是一家专注于超硬材料及新材 料激光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德国、美国等国际著名激光公司及 国内科研机构保持常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让公司的研发和产品始终处在激光应用领域的最前沿,我们的设备远销印度、比利时、美国、泰国、巴西、俄罗斯、南非、 芬兰、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至今,我司的主要产品有:红外激光钻石切割设备、绿激光钻石切割设 备、冷激光钻石切割设备、钻石 4P 成型激光切割设备、PDC 金刚石复合片激光 雕刻机等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加工天然钻石、CVD 培育钻石、HPHT 培育钻石、 PDC、PCD、石墨烯、碳纤维、玻璃、新型陶瓷等新材料。


更多报告嘉宾不断更新中……

09

会议注册

1、会议费 


学生参会:1800元/人

科研代表:2800元/人   

企业代表:3800元/人



2、联系方式(注册及赞助合作)


李蕊

Tel:18657495805(微信同号)

E-mail:luna@polydt.com


免责声明 | 部分素材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浸没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处理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529.jpg

2023(第三届)碳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

2023年5月16-19日浙江·宁波


213.png

扫描二维码

报名注册,参与与活动


2023年5月16-19日相约宁波,参加与第三届碳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CarbonSemi 2023),加速探索碳芯产业…





来源: DT半导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