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芯师爷
- 首页
- 热点资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动力半导体市场也进入了高歌猛进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碳化硅(SiC)器件在车辆电力驱动及供电电源中的应用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清纯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詹旭标对SiC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揭示了该技术的未来几年的潜力。
图:清纯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詹旭标
本文根据现场演讲作编辑分享。
新能源汽车的分散对功率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SiC技术凭借其显着的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理想选择。詹旭标指出:“自2017年特斯拉首次使用SiC驱动器以来,批量车企纷纷投入SiC技术研发。”尤其是在2023年,基于SiC的国产新能源汽车达到了142款,乘用车便有76款。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拓展,预计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达到1200万到1300万辆,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45%。
詹旭标提到,SiC器件的功耗使得电驱动系统的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基于SiC MOSFET的驱动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控制系统的损耗,提升远端能力,增加约5%的运行里程。另外,SiC器件还可以加快充电速度,预计在2025年可实现15分钟充电至80%,有助于缓解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补电焦虑。
基于这样背景,SiC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詹旭标分析道,目前我国整体的汽车充电桩保有量应该是在900-1000万左右。如果按照2030年的整个规划,整个汽车保有量要达到6000万辆,同时车桩比达到1:1,相当于在未来4-5年我们大概还要增加5000万个充电桩。按照目前整个设计,充电模块已经开始用SiC,并且在DC-DC包括PFC应用,用的数量至少是8个以上,所以整体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巨大的。
面对这样的市场潜力,国内SiC企业能否分得一杯羹呢?
目前,全球SiC市场以国外企业为主导,国内企业在市场份额上相对较小。根据市场分析机构Yole的统计数据,全球SiC市场的前五大企业参与了91.9%的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近60亿美元,年均复合达到约36.7%。
然而,国内SiC企业正在不断推进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加快扩产,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詹旭标强调:“目前国内SiC器件市场已经过度分散,头部企业尚未成型,但随着产能扩展和技术创新,行业正在逐步成熟。”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国际厂商每过3-6年进行一次技术迭代,并且每次迭代大概下降20%-25%的Rsp水平。
而国内SiC器件技术进展正在加速。随着整个主驱包括光储充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整个国内SiC产业链也日趋完善。从材料到辅材、到衬底、外延、加工设备,包括设计、代工,现在基本上都是非常完善的。每个细分行业,都会出现非常典型的代表。整个技术水平跟国际的头部企业,整个差距非常小。
在技术迭代周期上,国内企业也正在加速。詹旭标透露,清纯半导体“基本上是以1年1代的节奏快速迭代。”。通过快速技术迭代,清纯半导体已实现了与国际主流厂商的技术对标。例如,其1200V SiC MOSFET的比导通电阻Rsp从第一代的3.3 mΩ下降到第二代的2.8 mΩ,2024年今年将推出第三代产品,预计Rsp可进一步降低至2.4 mΩ,跟上国际巨头最先进技术水平,在某些参数上或在可靠性方面可能会比他们更好。
图:清纯半导体1200V系列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在可靠性方面,詹旭标在演讲中提到,清纯半导体的产品在可靠性测试方面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并在结温、开关损耗和振荡抑制等方面例如,其产品在动态栅格、负偏栅压体重复浪涌等方面的表现都达到了车规等级标准。詹旭标表示:“得益于我们这么严酷的试验,清纯半导体目前在市场上大概销售有400万颗MOSFET,产品失效率<1PPM。”
随着国产SiC器件在性能上已经具备相当优势,SiC器件市场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詹旭标认为,产业的发展趋势,它是属于动态发展。SiC器件未来市场格局将朝着两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是国际芯片供应商主导供应链,国内SiC材料实现部分替代。第二阶段,国内市场实现全面国产替代,国际芯片与终端企业、国内企业展开全面的合作。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SiC技术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SiC技术的进步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詹旭标认为SiC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六点:
第一,SiC半导体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国内在SiC材料、器件量产已进入内卷和洗牌快车道。
第二,SiC功率器件在光储充的国产替代已经大批量应用,成功推进2-3年,规模持续扩大,部分企业已率先完成100%国产替代。
第二,国产车规级SiC MOSFET技术与产能已对标国际水平,由于各种原因,SiC MOSFET在乘用车主驱应用目前仍依赖进口,但我相信未来2~3年后局面肯定会有大幅改善。
第三,由于竞争激烈和应用场景复杂,车规级SiC MOSFET可靠性标准逐年提高,这也将进一步推动设计和制造技术进步。
第四,激烈的竞争促使国内SiC半导体产品价格快速下降、质量不断提高、产能持续扩大,主驱芯片国产替代已经起步,并将逐步上量,最终主导全球供应链。
第六,国际企业与国内企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强强联合。
未来,随着SiC器件成本的提高国内产能的下降、产能的扩张以及技术的不断迭代,中国SiC企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企业在材料、工艺及可靠性方面的持续进步,使得国产SiC产品逐步具备国际竞争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