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二期再有新动作!近日,微电子材料生产商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晶瑞”)完成C轮2.2亿元融资,其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出资1.6亿元。


据公开信息,这是大基金二期继1月投资华虹半导体子公司等企业后的再度出手。那么,吸引大基金二期投资的湖北晶瑞什么来头?密集减持和增持下,大基金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投资湖北晶瑞,加码半导体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湖北晶瑞是上市公司晶瑞电材的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


3月24日,晶瑞电材发布公告,其参股子公司湖北晶瑞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其中二期基金、国信亿合基金、国信闽西南基金拟以现金方式向湖北晶瑞分别增资1.6亿元、0.3亿元、0.3亿元。


晶瑞电材是国内技术领先的微电子化学品厂商。


据晶瑞电材财报,其业务围绕泛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两个方向,主导产品包括高纯化学品光刻胶及配套材料、功能配方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主要应用到下游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光刻、显影、蚀刻、清洗、去膜、浆料制备等工艺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晶瑞电材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布局的高纯双氧水高纯氨水及高纯硫酸等超净高纯试剂品质已达到 SEMI 最高等级 G5 水准,金属杂质含量均低于 10ppt。


可基本解决高纯化学品这一大类芯片制造材料的本地化供应,帮助半导体关键材料突破“卡脖子”。目前已投产主导产品获得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士兰微等国内知名半导体客户的采购。


湖北晶瑞是晶瑞电材高纯湿化学品的主要承载实体。公告称,湖北晶瑞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布局电子级双氧水、电子级氨水等半导体及面板显示用电子材料等。


据悉,2022年7月,湖北晶瑞年产10.5万吨电子级微电子材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


随着大基金二期开启对湖北晶瑞的投资,湿电子化学品这一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程度有望得到快速提高


尽管,目前在集成电路领域,湿电子化学品的国产化率仅为1/4左右,且主要集中在 6 英寸及以下晶圆制造及封装领域,相对较为低端。


1.jpg

图源:光大证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湿电子化学品上的进展,在另一种半导体材料光刻胶上,晶瑞电材近期也取得了新突破。


3月13日,晶瑞电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子公司瑞红(苏州)电子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瑞红”)的KrF光刻胶产品分辨率达到了 0.25~0.13μm 的技术要求,已通过部分重要客户测试,KrF高端光刻胶部分品种已量产。


而此前,苏州瑞红也已于2023年2月16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正式登陆新三板


02

密集减持、增持,大基金释放什么信号?


开年三个月,大基金密集减持和增持,新一轮投资侧重点也随之浮出水面。


此前,据公开信息,半个月内,已有六家半导体企业发布公告称被大基金减持。


2.jpg

内容源自公开新闻报道,芯师爷整理制图

作为行业投资的风向标,大基金在二级市场的“进退”向来牵动投资者的心。要如何理解大基金这一轮的密集减持呢?这还是要从大基金的设立初衷谈起。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9月成立,一期注册资本987.2亿元,投资总规模达1387.2亿元,投资范围包括制造、设计、封测、装备、材料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覆盖。


大基金成立之初,便计划了投资回收的时间点,投资计划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


这也意味着,在资本收回期,大基金减持是顺理成章且早有计划的事情。并且考虑到回报率,大基金更可能选择在行业高景气度时套现。


以2014年成立推算,5年投资期后,国家大基金就进入了有序退出期。2019年12月20日,大基金二期成立不久之际,大基金一期就启动了首批对三家企业的减持,套现20亿。


2021年,据第一财经统计,超十家半导体企业被大基金一期减持;大基金一期在二级市场减持金额合计超79亿元。


2022年,由于全球半导体芯片行情惨淡,Wind半导体指数显示全年下跌近30%,大基金的减持动作明显减少。但随着半导体板块年后回暖、个股涨幅可观,大基金又开启了减持操作。


尽管大基金减持事件时有发生,但这亦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眼下,大基金二期正在对芯片行业进行持续投资。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于 2019 年 10 月 22 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为 2041.5 亿元,规模是一期的两倍左右,相比一期,二期基金的出资方更为分散,吸引了更多股东参与投资。


今年以来,大基金二期多次出手,除了向湖北晶瑞增资1.6亿元外,还在1月和2月分别有过投资,比如1月初,华虹半导体发布公告称,已与子公司华虹宏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无锡市签订合营协议,四方将分别出资8.8亿美元、11.70亿美元、11.66亿美元、8.04亿美元设立合营企业。


对于大基金二期来说,这几笔投资只是拉开了新一轮布局的序幕。


据财联社消息,近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处下发《关于组织召开大基金二期项目投资对接会的预备通知》,提到将邀请大基金二期战略发展部有关负责人就大基金二期2023年投资情况、形势、任务等作说明和沟通。


对此,江苏省电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文件属实,对接会由大基金方面与电子处共同举办,企业若有重要项目或融资需求,可自行向各地市工信局或管委会报名。


那么,随着大基金二期投资节奏加快,产业新一轮布局机会在哪里呢


从布局来看,大基金二期基本延续了一期思路,重头戏依然是制造,继续兼顾芯片设计和封测,但也有一些变化——在产业链上游设备和材料的投资力度有所加大


而在上游的设备和材料领域,从对湖北晶瑞的投资来看,解决半导体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


此外,参与方式上,从大基金开年以来的几笔投资来看,其更倾向于投资上市公司子公司,而非直接投资上市公司。这一方式的转变,或许有利于资源集中,加速技术攻关或产品量产。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大基金去年高位精准套现79亿,合计减持已超百亿》

2、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大基金的“退”与“进”》

3、光大证券,《行业趋势逐步明晰,半导体材料国产化亟需加速》

来源: 芯师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