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处于波动状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多数厂商皆受此影响。其中,半导体分销市场也随之不断发生变数,在亚太地区占有领先市场份额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和文晔一时间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近日,大联大收购文晔30%的股权案持续演进。先是文晔控诉:“若两家公司合并,在亚太地区(除日本市场外)市占率将超五成。”随后有报道指出,文晔在去年的公开财报中写明,文晔在亚太市场的市占率为 3.2%,大联大市占率则是5.1%左右,二者相加远不及50%。那么,这场收购究竟意欲何为?


行业垄断or财务投资?


11月12日,大联大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联大”)召开董事会,通过以每股新台币45.8元公开收购取得文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且流通在外的普通股,预定最高收购数量为177,110,000股(约为文晔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之30.0%)。


消息一出,文晔从高层至员工反应强烈。就市场占有率方面,此前文晔提出,大联大及文晔两家分销商若合起来,在日本之外的亚太地区市占率将超过五成,形成垄断或独占。随后,大联大财务长袁兴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数字并不精确,分销商的市占率只是很小比例,不会出现垄断与寡占的情况。”


据了解,文晔在2018年的公开财报中写明,文晔在亚太市场的市占率为 3.2%,若以此数字推算,大联大营收是文晔的1.6倍,市占率则是5.1%左右,两者相加为8.3%,其实远未达到“五成”。

收购结果将是双赢?


此次入股文晔,在大联大看来只是单纯的投资行为。而之所以投资文晔,主要看中的是文晔的团队、市场经营状况、财务绩效和业务能力,总体来说,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财务标的。


但是,文晔似乎并不“买账”。为此,袁兴文还代表大联大方面提出“四不一会”的声明,明确此次收购并不涉及欲掌控经营权等问题,具体声明如下:


1、文晔科技依法召集的股东会,大联大均将依通知出席并参与表决;


2、公司取得文晔科技股权后,将独立行使股东权,不与任何第三人约定共同行使表决权;


3、在公司取得文晔股权后,其依法召开股东会,也不对外征求委托书,取得超过公司持股以外表决权;


4、对文晔持股,将维持不高于三成股权,不再在资本市场加购文晔科技股票;


5、公司不会提名或参选文晔科技董事。


对于文晔及其员工的种种顾虑,袁兴文表示理解,因此大联大采用了“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宣布再延长50天收购文晔股权。袁兴文推算,按照文晔已公布财报及第四季展望预估,今年获利可望达24至26亿元,以大联大持股三成持股试算,可以认列转投资业外收益7至8亿元,投资报酬率达8.6%至9.9%,大联大今年获利也可提升12至15%。对文晔而言,股价、市值也均有助益,是个双赢结果。


分销商在迎难而上


在半导体的产业结构中,上游的半导体制造商供货,下游的电⼦产品制造商购货,中游则由半导体渠道商销货。大联大与文晔就处于中游。实际上,下游厂商在很大比重上是自己采购,不会只通过分销商完成采购。根据研究机构Garnter发布的2018年全球半导体经销商销售分析报告来看,约有68%的产品由半导体原厂直接供应给成品制造商或品牌商,32%的产品是通过代理商、分销商等来承担分散的客户销售与服务任务。


同时,近几年半导体原厂的销售策略在不断调整,先是2017年2月ADI(亚德诺)取消安富利代理权,到2018年10月Cypress(赛普拉斯)取消科通芯城、时讯捷和创兴电子的代理权,再到近期TI(德州仪器)取消包括大联大、文晔、安富利在内四家的代理权。不过,在利润下滑的压力之下,半导体原厂渠道策略变化在所难免。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元器件分销商给半导体原厂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当原厂决定取消代理权时,分销商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袁兴文认为,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销售市场上,分销商在原厂面前并没有太多话语权,他们需要打造更多的产品线和依靠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获取客户认同,从而取得更多机会。


写在最后


近年来,面临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整个半导体产业都在艰难行走。无论是横向整合,还是纵向渗透,这些举措都将增强分销商作为产业链中游企业的作用。


此次大联大收购文晔股份,由目前所公开的信息来看,从大联大的获利模式等方面体现出是一项财务投资。而大联大与文晔这场攻防战,相信很快会有结果,我们将静观其变。
来源: 芯师爷 作者: